武汉秋冬种迎来新一批企业下乡

2022-11-04 15:25
来源:长江日报-长江网

 □ 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 余康庭 潘璐

    通讯员杨明 金莉

    “春争日,秋争时”,“三秋”一刻不等人。眼下,全市秋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,秋播工作陆续展开,武汉乡村田野间一派火热景象,机械、人力齐上阵,旋耕、整地、施肥、播种……伴随着秋管秋种工作的开始,全市各粮食主产区“抢”字当头,探索各种方式,将原先的撂荒地变成来年的“丰收田”。

    ■ 应对秋旱

    智能喷灌设施齐全

    10月31日,黄陂区六指街道定正村绿茵农业基地,200余亩油菜地已经冒出了嫩苗。今年秋播,该村又新平整了60多亩抛荒地,用于扩大油菜种植,全部种上了丰产性好、稳产性好、适应性广的“双低油菜”。

    一旁的田垄间,绿茵农业基地技术负责人熊绍豪正在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,看着绿油油、长势旺盛的油菜苗,他高兴地说:“我们的秋冬油菜种植,既能增加收入,等到来年油菜花开的时候,美丽的花海还能吸引不少市民下乡打卡观光,社会和经济效益‘双收’,是盘活撂荒地的有益探索方式。”

    不仅油菜种植效益指日可待,在绿茵农业基地,今年秋冬蔬菜红菜薹也即将喜获丰收。走进红菜薹种植大棚,数名菜农正在有序采摘,不一会儿就采满了一大筐红菜薹。

    “一到秋冬时节,我们的红菜薹就会受到市场热捧,完全不用担心销路。目前,大棚内菜薹的长势良好,等着销往省内外各大商超和酒店餐厅。”指着大棚,熊绍豪笑着说,红菜薹从种植到收成只需一个多月,亩产可达上千斤,仅靠着秋冬蔬菜“短、平、快”种植项目,基地就能直接带动村里三四十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。

    面对今年秋播少雨的天气状况,定正村村“两委”协助绿茵农业基地做好了充足准备。定正村党支部书记汪从华介绍,在基地,不少蔬菜大棚都新装上了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设备,这种设备集施肥和浇水为一体,保证水和肥更有效、更集中地作用在作物根部,被作物吸收,至少可以节约50%以上的水和肥料,也可有效避免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,节本更高效,实现蔬菜种植的精准管理。熊绍豪说:“以红菜薹种植为例,蹲苗和生根时,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能最佳控水控肥,让菜薹生根更好,品质也会更佳。”

    ■ 复垦扩种

    多个村引进了新企业

    在黄陂区六指街道东湖村、朱冲村,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,在街道的支持下,这两个村吸引能人、企业兴乡,流转和带动周边村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,今年秋播扩种面积达到了近万亩。

    黄陂区六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冯明和介绍,为解决抛荒撂荒,该街道筛选了新界、许桥、三井三个片区的东湖、朱冲、滨湖、港湾、三井等7个村先行试点,因地制宜推出新政,通过积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、种植大户返乡创业等方式,利用撂荒地打造了一批标准化产业示范点。截至目前,已复垦油菜1.52万亩,小麦已播种0.53万亩。

    今年年初,东湖村通过招引能人回乡,村里不少水源条件较差的坡地找到了承包人,种上了高粱。眼下,高粱收获完后,“圣光128”和“希望699”两个油菜品种已经播种完毕,等待来年丰收。这种“不歇茬”的高粱和油菜轮作,不但大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,也增加了种植收益。一般情况下,按正常年份,秋季每亩收获高粱在800—1000斤之间,油菜亩产可达350—400斤。

    据了解,今年黄陂区对集中种植油菜30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在种子、肥料、农业机械作业上进行补贴,每亩补贴150元,这种补贴目前达到了3.3万亩左右。

    今年东湖村粮食种植,收获后的高粱不落地,直接运输到收购厂家,省心又省事。东湖村复垦的3000亩荒地,在高粱还没到收获的时候,贵州、西安、襄阳等酒厂就主动联系投资企业,线上签订了收购合同,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。该村明年计划继续扩大高粱种植面积,并延伸产业链,尝试开发高粱大曲等产品,提高产业效益。

    离东湖村不远的朱冲村,通过“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”的方式,也找到了破解撂荒地,有效推进秋冬种的“窍门”。今年,经过朱冲村村民代表大会商议,朱冲村决定以“免一年土地流转费”的优惠方式,吸引老河口和新农家庭农场来村流转2500余亩撂荒地,投资发展高粱种植产业。

    “我们村周围的方湾村、大堤村、王港村、楼子田村4个自然村湾,有近万亩的土地流转给了来村投资发展的企业,土地流转价在350元/亩左右。大家都在尝试推广高粱与油菜、小麦轮作种植,2月采摘油菜薹,5月收获油菜籽,八九月收高粱,‘一田三用、一地三产’,实现每亩平均产值3000元的目标。”朱冲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兵介绍,村民们还主动为下乡企业当起“店小二”,高效特色种植取得丰收后,村集体经济如果有盈余收益,也会按比例向大家进行二次分红。

    “村里还和企业特别约定,优先选择本地村民到产业项目基地务工,在基地打工的脱贫户,一天的收入平均是100元,岁数较大的村民干些杂活,日收入也能达到七八十元。有了这些直接收入,家庭负担就减轻了,日子越过越好。”吴建兵说。

    ■ 品种推广

    避寒抗旱蔬菜受欢迎

    在新洲双柳的沃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,近两百亩秋冬蔬菜长势正好,8月底定植的第一批花菜已经开始上市。从8月到10月底,合作社分批定植花菜和红菜薹,11月初开始采收,一直到来年3月。“我们合作社种植的花菜品种,是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推荐的品种,商品性好,耐寒,也比较抗旱,近几年收益不错。”沃农兴负责人雷文明说。

    武汉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李德超介绍,武汉秋冬季普遍种植的是十字花科蔬菜,白菜、萝卜、花菜和红菜薹等。虽然现在大部分合作社都采用设施种菜,有大棚和滴灌(喷灌)设备,但是秋冬蔬菜要想种得好,选择好品种依旧很重要。“现在消费者对蔬菜的要求高了。以花菜为例,都喜欢吃有机花菜(松花菜),喜欢花型洁白的;西兰花则喜欢颗粒细腻、花球紧致的。这就对我们的种植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”李德超说。

    在沃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,种植的花菜品种以亚非种业的品种为主,也有一部分日本进口品种。种在露天地块的品种,要选择耐寒的。冬季长时间低温会造成花球上的小黑点。大棚里种植,则要防止内外温差大形成的水汽滴在花球上,这样会造成花球发霉。“大棚里要经常通风换气,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无滴膜。露天低温的时候,要用一片花菜叶覆盖在花球上。”李德超说。虽然蔬菜种植户都有种植经验了,但针对新品种,还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在重要时间节点,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。

    沃农兴负责人雷文明表示,今年种植的新品种三月雪,会在明年3月上市,是一种卖相很好的品种,预计会有不错的收益。“西兰花一亩产量在2000多斤,有机花菜亩产则在4000-5000斤,我们的品种好,菜好卖,所以来收菜的多,不愁卖,价格虽有市场波动,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。”雷文明说。